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 内容

李丽静:精准脱贫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时间:2016-3-22 10:27:10  作者:   点击:

    民进吕梁市委骨干信息员李丽静认为:实现全面脱贫、精准脱贫关键在农村,农村的脱贫关键在教育。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农村教育强,农村人口才能稳定,农村家庭才能稳固,农民才能集中精力脱贫。但是从一些数据显示的情况看,各级政府重视农村教育的力度还不够。就2015年言,国务院要求2015年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但实际只完成了36.02%。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在乡村小学,国家规定课程开不全、开不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除了语文和数学外,品德、体育、音乐、美术、外语、综合实践活动及信息技术等课程开设率偏低。

    一、农村教育问题的症结

    农村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一是农村硬件资源相对匮乏且缺乏相应的师资,好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本可以弥补硬件配置的不足,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生活质量难保障,往往吸引不到也留不住优秀教师,致使乡村学校教师队伍严重短缺。二是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城乡教育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家庭望子成龙心切,不惜债台高筑也要让子女到优质资源的城镇上学,于是农村学校越来越没有市场,没有生源,城乡学校办学规模已呈现出“城镇大班化、乡村空校化”的两极分化的态势。而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常做法是,优先满足城镇日益增多的中小学生就学需求,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向城镇学校倾斜,乡村学校的投资几近于无。三是应试教育意识主导下,农村学校也一味追求升学,完全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缺乏对学生未来生活的考虑,导致课程开设不全,课程设置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就业实际,学生厌学、辍学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转变农村教育现状的建议

    要全面脱贫,必须教育先行。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意识,才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才能调动占总人口80%的农村人的积极性,形成举国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建议:

    1、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村办学。支持更多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村恢复村办学校,让校风带动村风,营造家长与孩子同学习共进步的良好氛围。农村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农村学校撤并后许多家长倾尽所有也要去城镇租房子陪读,供养孩子上学,但是现在的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辅导督促检查,农村家长进城后忙于打工挣钱糊口,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无从谈起,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农村因为没有了学校,失去了文化气息,留守在家的家长们无所事事也无所顾忌,只能沉溺于赌博、游戏玩物丧志,久而久之,村风变味,民风变质,农民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也渐渐消退。只有家人团聚、安居乐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一家人轻松生活,互相鼓励,快乐拼搏,其乐融融,才能有良好的家风、学风、村风。所以,重振农村学校,对改变整体的农村风貌、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性、弘扬农村新风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畅通农村选聘优秀教师的渠道。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一切重大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教师,是目前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在已有教师之间组织开展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设特岗教师名额,或者就像台湾、新加坡等地大学生都服兵役一样,我们也硬性要求大学毕业生都要有在农村任教的经历,鼓励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这样双管齐下,确保农村优秀教师队伍持续稳定。

    3、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教材。在农村中小学教材中注意突出知识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为发展农副产业培养人才。可以适当增设技能型课程和实践活动,为更多不能上大学的农村青年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普及,这样既可以避免一味围绕升学的指挥棒,农村孩子跟不上进度和难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因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而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欲望,也能为职业技术学校输送人才,激活职业技术学校。

网络编辑:车芳芳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