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推动“三四三”重点项目实施以及建设“三新吕梁”宏伟目标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在整个中国,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更不用说吕梁市了。通过我们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入调研,了解到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多头管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使得经费分散、实训基地缺失;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自为政,以市场为导的专业设置,由于没有专业教师而徒有虚名。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既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又面临着学校难以为继的困境。目前存在的最大制约因素有:专业错位、基地薄弱、课程滞后、模式单一、生源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目标重心偏移、自主权缺失等。
职业学校吸引力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业教育无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无法帮助学生实现社会阶级的向上流动。为了促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并且进行科学的规划整合;职业学校自身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因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通盘规划整合教育资源。一是要加强科学规划,组建职教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把全市所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统筹整合,建立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规划专业设置,统一进行评估监督,并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帮助职业中专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批精品课程、骨干专业和重点实训基地,支持其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学校(包括民办)用地、税收、基本建设、师资队伍、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争取政策、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
二、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要像重视普通教育一样重视职业教育,特别要重视职业中专的发展,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逐年增长。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已有的政策规定,职教专项经费、城市教育附加费以及其他政策性经费一定要征足、给足,同时还要积极开辟多元化融资、筹资渠道,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办学体制。职业学校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为市场、企业特别是为本地市场和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适应各行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认真总结职业中专体制创新过程中的得失,学习和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构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需求,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为受教育者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四、加强宣传,转变就业观念。从政策和就业信息上多宣传职业教育,逐步转变家长、学生的成才和就业观念,吸引更多的生源到职业学校就读。其次是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引导和帮助群众为孩子科学选择未来,树立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使职业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五、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根据职业中专办学规模核定编制数,并考虑市场需要预留编制,以解决急需或紧缺专业教师的临时聘用,由财政按核定编制对工资总额实行打卡发放、包干管理。二是要切实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改变现有职教师资队伍结构,构建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立一支能够适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六、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德育工作体系。企业对职业学校好坏的评价是看“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根本落脚点”的德育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强化基本素养的养成、职业素养的获得、专业知识的掌握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