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调查研究 >> 内容

关于加大对我市农村中医事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

时间:2012-4-11 8:44:16  作者:佚名   点击:

千百年来,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人民心中有着广泛的基础,在农村尤其如此。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卫生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不断改变,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致使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中医药被严重边缘化,无法在农村的健康保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市农村中医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现有的中医机构基础薄弱。现有的县级中医院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靠地方中医专项补助经费和自筹资金建立的,普遍性的问题在于规模小、底子薄、条件差,原来办得较好的县中医院现在也不景气,如交城、文水等县,有的甚至呈现萎缩状态。乡、村两级卫生院所中医力量更是薄弱,这与老百姓对中医中药的需求相差甚远。在对中医药的认识上,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药只能解决一些慢性疾病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中西医差距越来越大;在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医药的地位,县级医疗机构中中医院发展明显滞后于综合医院。

二、农村中医药服务提供不足。据统计,在村卫生所(室)中,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为56.2%;在乡镇卫生院中,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为60.2%。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中医药的需求。农村卫生所(室)的中医药收入,只占卫生所(室)总收入的5%,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医服务能力提供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医药收费过低,致使不少县、乡、村卫生机构重西轻中,中医药人员开西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百姓得不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三、农村中医药人才匮乏且学历偏低。在基层,长期以来缺少正规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过去的中医服务是依靠一些老中医或赤脚医生,现如今这些人或已去世,或已年迈。正规院校的中医来不了,年轻的乡医又不会搞中医,也不愿意搞中医。造成中医队伍的青黄不接。究其原因,一是医学院校不重视,招生少,专业设置少;二是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嫌农村条件差、待遇低,根本不愿意下农村,遂造成农村中医药人员严重不足。

四、政府投入不足,中医事业难为无米之炊。各级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中医专项经费、中医药事业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乡镇卫生院得到的政府投入仅能勉强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问题,在职职工的工资只能靠卫生院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补偿。

因此建议:

第一、加大对农村中医药政策的扶持力度,对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网络加大投入,保证能提供基本中医药服务。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增加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资金投入。

第二、加强对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乡镇卫生院

和村卫生室低学历的中医药人员,实施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建立人才流向基层和留在基层的用人制度,引导高层次、高水平中医药人才流向农村、留在基层。

第三、探索农村中医药人员转制。可借鉴参考民办教师转制的成功经验,整合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将村级医疗机构列入国家正式医疗卫生编制,按规划设置卫生所(室),按辖区人口数划拨卫生经费,按要求配置相关设备及医务(中医药)人员,将乡医队伍考试合格者转为国家正式卫生工作者,享受国家规定的同等工龄档次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切实解决基层中医药人员短缺问题。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admin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