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两会专题 >> 提案信息 >> 内容

应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11-5-13 16:55:49  作者:佚名   点击:

民进吕梁市委

在很大程度上,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学习教学质量的高下。“师”是指教师队伍的建设,“资”是说教育资金的投入。鉴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通过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合理给予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村义务教育硬件日益改善,但是农村义务教育队伍建设却相对滞后。目前农村教育正面临“一条腿”走路的窘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不完善。从2000年前后,国家、省教育部门出台调整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布局的文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历,忽视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有乡土情缘的中师院校被合并或者撤销编制,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补充难以为继。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趋于老化,梯队建设不足。有序的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是老中青三代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目前在农村中小学,老教师的比例过多,中青年教师少之又少,势必造成教师队伍断档,青黄不接,严重影响农村教学水平提升。三是农村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现阶段,农村教师的流动受到市场影响很大,优秀的农村教师通过横向、纵向流动,流向了经济条件好、待遇高的民办学校、乡镇或者城市,而城市教师向农村的逆向流动却少之又少,造成了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四是农村教师编制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有的地方教师在编不在岗,“脚踩两只船”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跨学科、跨年级教学现象突出。另外,随着农村撤校并校的推动,学校人数激增,但教师编制却没有显著增加。农村教师编制数量没有考虑教职工和学生比,任课门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应逐步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相匹配。五是农村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传统的、一尘不变的教学理念在老教师传帮带过程中得到了“巩固”,新任的年轻教师的新想法、新理念逐步被分解消亡,使得农村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落入窠臼,毫无新意,完全看不到素质教育的影子。

为此建议:

一、多措并举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首先要重培养。农村教育关键还是要从农村内部挖掘潜力,农村教师的培养重点还在农村。教育是长时间的浸润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农村教师的稳定性,也就需要培养自己的教师,而不是依靠“外援”,不妨参照国家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由当地政府牵头,尝试与师范类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学校培养教师,特别要注重素质教育课程教师的培养;其次要重使用。采取灵活机制录用教师,特别是对我市依然从事代教的历年毕业的师范生,通过教学成绩加以认定,从而录用为正式教师,特别是能够在农村学校长期任教的教师。

二、形成城乡双向的教师交流机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交流不畅,没有“活水”势必会影响教育的动态发展。努力形成城区骨干老师下乡蹲点服务,农村教师交流进城学习的工作大环境,并且交流学习的时间要具有不间断性。

三、科学制订农村教师编制,解决“超编缺人”的困境。首先要对农村在编教师进行调查统计,彻底清退在编不在岗的教师,严惩出现在编不在岗现象的学校负责人。其次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动态控制农村教师编制数量,保证农村配齐、配足教师,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积极推进农村素质教育。

四、增强农村教师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现有农村教育师资的基础上,加强对音乐、体育、美术、小学英语等紧缺学科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建设农村教师培训的大网络,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学习、免费网络资源学习、农村教师定时定量培训来共同创建培训网络。此外还要对教师培训进行督导和评价,保证稳步提升培训质量。

五、提高待遇以此来增强吸引力,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加入。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住房补助、农村教师工作津贴方面,给予农村教师优惠政策。保障农村教师收入略高于、至少不低于城市教师收入,教育部门应支持农村学校集资建设教师公寓,改善生活状态,减轻生活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才能让教师安心扎根农村教育。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admin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