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学苑 >> 文教专区 >> 内容

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综述:高扬中国精神筑牢文艺灵魂

时间:2016-9-5 10:33:50  作者:   点击:

2016年09月03日 11:27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拥有5000年璀璨文明历史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依托的是伟大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不断向前、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而承载这一精神顺千古洪荒之舟激流勇进的,正是上至《诗经》、《离骚》、诸子百家,盛在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继有近现代大批反映中国人民火热斗争生活和不屈不挠抗争的小说、戏剧、电影。

文艺大观,形态万千,凡千古留存、永世不朽者,必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如何真正把中国精神体现到现世创作的文艺作品之中,浸润到每一位文化消费者的心灵,是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常委会议上,广大政协常委、委员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

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国精神之根

中国精神的根在何处,这是常委会上很多常委、委员思考的首要问题。

早在1942年,毛主席就曾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73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毋庸置疑,中国精神的根基就在亿万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之中,一代代中国人勤劳耕耘、求富图强过程中始终怀有的家国情怀、世代相传的美好品德和体现智慧的伟大创造,就是中国精神的不竭源泉。

因此,侯露委员提出,“中国精神的根在基层,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传统中,在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中。”为此她呼吁像她一样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扎扎实实地深入基层拜人民为师,从乡间小路、陇上泥土、伴着袅袅炊烟的浓浓乡音乡情中去寻求创作灵感和作品素材,讴歌新时代的每一位“中国梦客”。

因此,郑建邦常委提出,“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基层、在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文艺成果共享的短板也在基层、在农村。”我国从文艺大国向文艺强国迈进,必须克服‘短板效应’。要重视农村文艺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文艺素养的提升,夯实文艺繁荣发展的群众基础。

因此,从云南怒江大山中走出的普米族委员茸芭莘那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旦夕之间行将消弭的传统文艺,保护好山歌水调之间传递的民族和谐、尚善尚美的原生态遗产,保护好孕育灿烂多姿文化的绿色家园和传承传统文艺的民间老艺人。为了让这些提议更加响亮,她还现场演唱了外公教给她的《怒江大小调》,这或许是第一次在常委会会场进行的演唱,富有穿透力的原生态曲调令每一位与会者动容。

因此,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常委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身有残疾但同样多才多艺的残疾人,他们同样是传承爱国和不屈精神的一分子,同样是渴求优秀文艺作品鼓舞心灵的文艺消费者。“去年出版的一本由55位盲人用盲文创作的散文集《心灵的北斗》。盲人作家执着地写作,对他们,文学就像心灵的北斗,在黑夜里也闪着光。在他们身上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感受到中国精神对人的影响。”

融入炎黄子孙血脉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之魂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讲话中旁征博引举出很多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揭示了其深刻的时代价值。总书记带头学习传统文化作出了榜样,我们要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改革发展注入动力。”栗甲委员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精华,具有时代的穿透力和历史的跨越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古训,宛如一盏盏明灯,引领着无数仁人志士铸就精彩人生。

如今,很多情况下电脑输入替代了书写,人们很少写字、不愿写字、提笔忘字,“方块字”的书写传统正在逐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书写方式的无声变革,严重地冲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民族属性,腐蚀着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苏士澍常委疾呼,要与时俱进,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寻求网络时代汉字书法传承的途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诞生在血雨腥风之中的红色文化同样是鼓舞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邵琪伟常委提出,“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既原汁原味忠于历史,又形象生动贴近受众的文艺作品,让红色文化营养青年一代的心灵。”

体现核心价值观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是中国精神之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最鲜明、最重要也是最精炼的中国精神。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包容的理念融入到文艺创作当中,把人民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认识提升揉入到文艺作品之中。与会的常委委员普遍认为,要把承载价值观念的作品写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这就需要不能仅就当下写当下,不能仅就中国说中国,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站在历史的经线上看,体现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需要提倡“古为今用”。何为荣常委建议,文艺作品要汲取古代文艺作品精华,借鉴其创作经验,把“中国故事”放在时代变革中去写去看去讲,直面伟大时代,深入世道人心,在感悟生活中深化认知,思考并密切追踪中国建设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先进力量和向上精神。宋海常委提出的要把发掘和弘扬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作为宣传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郝明金常委提出要借鉴古代“清官戏”成功经验创作当下反腐倡廉文艺精品等,同样是“古为今用”的好点子。

站在世界的纬线上看,体现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需要提倡“洋为中用”。“实行商业化运作的好莱坞电影,从来没有忘记其传播美国梦和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虚构的故事十分精彩,让人看后不自觉地被带进入了场景,进而认同那些精神、价值;前段时间热播的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韩国价值观通过男女明星爱情故事、异国风情场景得到了展示,年轻一代更乐于接受。”兰云升常委提出,应该学习美韩等国精神和价值观传播的方式,学会有创意地把中国精神融注于文艺作品,让人一看就能产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鸣。“这样价值观‘随风潜入夜’感染人、影响人,文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