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吕梁 >> 内容

吕梁市的由来及历史沿革

时间:2012-1-12 15:08:40  作者:   点击:

文章来源:吕梁新闻网 2012年1月11日

【由来】

   地名因境内的的吕梁山而得名。《文物掌故集》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骨脊之义,与吕梁相通命,吕,骨脊也。

    吕字是象形文字,古代写作“吕”它的上下两个口学象征着根根相承的脊骨,中间一小撇象征着脊骨之间的联系。吕梁的“梁”在这里被当作阻水的山石。

    吕梁意即象脊梁骨一样的山。吕梁山雄居群山之中,由北而南横亘八百里,构成了晋西高原的主干。晋西高原呈穹窿形状。整个地形以东北至西南为中轴,中间一线突起,两侧逐渐降低,吕梁山脉正处于这一条中轴线上,宛如一条脊梁,因而被称为吕梁。

    【沿革】

    吕梁地域周初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属赵,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 ( 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125)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徒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南匈奴内附”,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设置西河郡,治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平陶县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 (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 1595)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台湾省元年(1912)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增设方山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327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71,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

 

(网络编辑:李媛)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