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 内容

“三项整治”下的吕梁路径

时间:2011-5-31 9:15:27  作者:   点击:

时间:2011-5-26 9:12:01  作者:李全明 李卫中  来源:吕梁新闻网  

山西经济日报编者按:今年春天以来,吕梁掀起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三项整治”行动,一时间引来省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确定近期在吕梁召开全省现场会。本报今天推出这篇深度报道,意在探讨“三项整治”对吕梁发展的深层意义以及对全省其他地市的启发。

昔日是“街道广告乱张贴,大街小巷尽垃圾。路上车辆常拥堵,乱七八糟没法说。”

现在是“村村都有垃圾池,街上不见瓜果皮。车辆停放很整齐,交通顺畅心欢喜。”

这段形象的描述,来自吕梁群众自编自演的曲艺节目,反映的是市委书记杜善学赴任吕梁后,在吕梁掀起“三项整治”行动,当地城乡因此发生的巨大变化。

事实上,变化不仅是体现在“面子”上,更是体现在“里子”上。以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为内容的“三项整治”,看似简单的“扫一扫、整一整、管一管”,实则成为“思想解放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作风建设工程”、“形象提升工程”,其核心目标是推动“转型跨越”。

简而言之,吕梁市是以“三项整治”为抓手,打造科学发展“吕梁模式”,寻求科学发展的“吕梁速度”,强力推动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新战略在吕梁的落实。

作为“观念变革工程”,“三项整治”不仅是对“脏乱差”的“清理”,更是对基层干部发展观的“洗礼”。

近几年来,作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吕梁的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十一五”期间,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连年大幅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405.8亿元跃升到去年的将近750亿元,居全省第6位;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77.1亿元跃升到去年的将近200亿元,居全省第3位,五年时间几乎是再造了一个吕梁。

在辉煌的背后,也有隐忧。某些县区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一度让为经济发展扬眉吐气的吕梁人陷入尴尬境地。吕梁人富裕了,但吕梁环境不够宜居,也成为一些外地人对吕梁的看法。

这并不奇怪。仓廪实,而知礼节。欠发达地区往往在消除贫困的强烈愿望下,以发展为硬道理,首先在经济领域赶超发展,而社会管理等领域相对滞后。在物质生活大幅改善之后,以政府财力为基础,顺应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在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也开始穷起直追,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但是,这个递进不是自然完成的,需要基层干部在发展理念上及时跟进,要把环境整治这样的“小事”,视为科学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这个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吕梁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由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型转变”。为此,该市抓住多年来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三大问题,并将其列为各区县的“一把手工程”,发出了加大社会管理力度的进军号。

“三项整治”在吕梁基层领导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从记者了解看,先是议论,然后是思考,再是认同,共识逐步凝聚。整治的过程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资源大市发展理念进一步升华、深化的过程,成为一项深刻而影响深远的“观念变革工程”。

作为“民生改善工程”,“三项整治”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老百姓在解决温饱之后,对美好宜居家园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在经济实力跃升的同时,决策层也必然会面对这一民生新要求。

“三项整治”因此成为吕梁市委、市政府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新突破口。

在经过近三个月的整治后,吕梁城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车通行有序、繁华而不喧哗”已成为市区大小街道的主旋律。交警部门通过增加警力、增设交通设施、合理规划停车位、开辟接送学生车辆通道等措施来加强管理,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各主次街道虽然车流人流依然如潮,但车速明显加快,堵车日渐减少。行人在交警和志愿者的指挥下,已能自觉按交通规则行走。

街上,五花八门的广告牌正在被有品位、有档次的牌匾取代;许多霸占公共空间多年的违章、违规建筑被拆除,许多影响城市形象、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建筑被拆迁,拥挤的市区显得宽阔了。

道路和社区卫生全日保洁,有了很大改观。众多无序垃圾点得到彻底整治。一些市民戏言,“连清朝的垃圾都清理了”。变在城里,也变在乡村。山上树多了,河床里的垃圾不见了,沿路破败的建筑或被清理或重新整修,路边的村庄墙壁也刷新了。

采访中,离石区一位出租车司机感慨到,“如果就这样干上几年,咱这里铁定能有个城市的模样”,他的憧憬是所有吕梁人的希望。

幸福指数的提高必将化为推动发展的社会合力,这是所有民生工程的逻辑所在。“三项整治”正改变着吕梁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因此让吕梁转型跨越拥有了不竭的民智民力支持。

作为“作风建设工程”,“三项整治”锤炼了执行力,重塑了机关面貌。

“三项整治”改变的不仅是城乡环境,还有干部作风。

此前,县区有些机关干部作风懒散,一杯茶,一张报,一个上午就晃过去了。或者是上午露露面,中午喝喝酒,下午泡泡脚,本地百姓有意见,外地客商有看法。

而眼下,市委倡导的“认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已经成为吕梁机关干部耳熟能详的“新吕梁精神”,其中狠抓落实的“立说立行”尤其被强调。

从三月以来,“三项整治”成为吕梁作风建设的载体,成为争先创优的抓手。整治施行问责制,在3月10日的全市“三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承诺签字仪式上,市区18个责任单位(包括离石区)和12个县市主要负责人分别在承诺书上签字,立下“军令状”。问责的核心是督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了《“三项整治”活动工作纪律》,成立了70余人的专项督查和效能考评队伍,一天一督查,半月一排队。全市共通报批评160个单位,约谈和诫勉谈话133人次,累计有4人停职检查,9人免职。

值得一提的是,市委书记杜善学本人的勤政作风也感召着当地机关干部。当地媒体曾公开报道了他到吕梁上任后100天内的日程,几乎天天都在调研和开会,“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的办事风格,给各级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市长张九萍也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她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工作纪律与作风体现政府形象,决定政府效率,关乎事业成败”。

“立说立行”因此成为吕梁基层干部的圭臬。市委、市政府刚确定离石汽车站的搬迁计划,相关单位立即进行协调,仅短短三天就完成搬迁工作,以前十几年搬不动的汽车站终于挪了窝;市财政局接到开展“三项整治”活动通知的当天即开会部署,第二天就进驻责任区开工整治;道路限行的通知刚贴到墙上,一大批交警已经在路口开始指挥交通、引导车辆;中阳县的出租车司机通过书记公开电话反映了黑出租恶意竞争的情况,县运管所就立马查扣了黑出租车…… 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关键。显然,“三项整治”打造了较强的干部执行力,这不仅保障了眼下整治活动的有效推进,从长远看,重塑了机关面貌,也将保障市委、市政府其他各项工作部署的积极落实。

作为“形象提升工程”,“三项整治”改变了区域形象,促进了改革开放。

吕梁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招商引资是重要着力点。“三项整治”改变了吕梁区域形象,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改革开放。

“三项整治”以来,外地人眼里有了一个崭新的吕梁。硬环境有了大幅改善:街道干净了,空气清洁了,交通有序了……宜居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同时,软环境也在变,一方面是吕梁人的素质在提升,比如,不再乱闯红灯,背后是规则意识强了;不再随地吐痰,背后是公德意识强了。一个讲规则、讲公德的城市必定是一个信用城市,可以放心投资。机关干部的作风也在转变,比如办事效率高了,服务意识强了,政务环境得到大力优化。这样一个新吕梁,吸引投资者的就不只是原来的资源禀赋,而有了更多的软实力。

近期,吕梁市招商引资传特大喜讯。4月20日,总投资15亿元的华润水泥(方山)有限公司500万吨/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华润混凝土(方山)有限公司60万立方米/年商品混凝土项目在方山县奠基,标志着华润集团实施今后五年在山西投资1500亿元的发展规划由此拉开大幕。

吕梁“三项整治”还在继续,并转向了长效机制的建立。总体而言,“三项整治”转变了发展观念,调动了百姓积极性,改变了干部作风,提升了对外形象,优化了投资环境,最终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数据是最好的注脚,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748858万元,为年计划的32.56%,超进度7.5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7116万元,为年计划的32.04%,超进度7.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增幅达到53.2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收入总量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现金收入1150元,增长15%。

吕梁的愿景是,创造一个科学发展的“吕梁模式”和“吕梁速度”,“十二五”末跨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市行列。我们期待,借“三项整治”这个载体和平台,吕梁在推动转型跨越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理想中的“吕梁模式”和“吕梁速度”能够顺利实现。(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李全明 李卫中)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