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在线留言 成锡锋博客
梁瑜:建议从体制改革入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梁瑜:建议从体制改革入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关注社会 - 梁瑜:建议从体制改革入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梁瑜:建议从体制改革入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关注社会  加入时间:2013-8-13 16:13:06     点击:845

吕梁市政协委员、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梁瑜反映: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其中,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人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第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第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

从根本上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生就业制度,导致了教育事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效率,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结构僵化,人才配置不合理,人才资源浪费严重,人才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抑制。针对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完善有关就业政策。国家虽明确了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作为供给方,大学生所在学校仍然有派遣大学生到一些地区或者跨省的指标限制,如某些名牌大学的“留京指标”为大学生总数的15%左右,作为需求方,大中城市接收大学生的单位也需要进人指标,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并通过派遣制度予以保证。大学生的档案和户口随着派遣证转移,任何一关出现了问题,均不能够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实现。大学毕业生的这种控管型就业渠道亟待畅通,放松束缚替“双向选择”松绑。

二、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每年大学生求职时出现“三多三少”情况,即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外企多、国企少的现象。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对此,社会、家庭及学校等应对大学生就业服务提供有益的教育、引导和咨询服务,平衡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的教育和服务。

三、调整和改革大学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虽然加快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从深层次上解决大学生供求结构性矛盾。给予学校足够的办学自主权,招生和专业设置贴紧市场需求。调动学校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去除对政府的依赖心理,面向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培养出高度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就业挑战的新型毕业生。

(网络编辑:贺立辉)

上一条:张素强:关于改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下一条:段风树:关于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议

·梁瑜:建议将楼院建设纳入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范畴
·梁瑜:建议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职能
·梁瑜:建议规范国企高管职务消费
·梁瑜:建议实施农村居民生活现代化促进工程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梁瑜:建议政府积极实施微博信息发布试点工作
·梁瑜:建议加强博物馆、图书馆等场馆的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
·梁瑜:建议加强城乡基层社会综治工作
·梁瑜:建议大力提倡和鼓励“非正规”就业
·梁瑜:建议在农村建立公墓区
·梁瑜:建议加强对城市环境的长效管理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6-2010 www.sxll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晋ICP备10006063号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吕梁民进邮箱:bgs@sxllmj.org.cn
版权所有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