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在线留言 成锡锋博客
刘海刚: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保障救济 刘海刚: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保障救济
关注社会 - 刘海刚: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保障救济
刘海刚: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保障救济
 
关注社会  加入时间:2013-4-10 17:03:55     点击:824

民进吕梁市委骨干信息员刘海刚认为: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但是由于交通事故、疾病等原因造成了中国社会“失独”家庭的出现。

在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失独”父母在经历了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精神状态普遍较差,社交范围逐渐变窄,无论是心理、生理方面,还是经济、精神方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状况变差。二是患病率较高。“失独”父母不同程度地患有心理障碍或慢性病。三是心理康复、医疗保障资源缺乏。

今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伴随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独”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建议:

一、加大对“失独”家庭扶助力度,提高扶助金额度。我国之前的特别扶助制度中补助标准较低,对于目前的物价水平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应建立国家和地方政府分摊补助费用的机制,根据当地物价指数,消费水平,及时调整补助金额度,使“失独”家庭在经济上有所保证。

二、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组织,使志愿的阳光普照“失独”家庭,重建他们的精神家园。成立各种形式的志愿帮扶团体,定期为“失独”家庭提供健康保健,心理抚慰,法律援助等服务。政府部门应通过资金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使志愿者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三、建立“失独”家庭院,让“失独”父母能够抱团取暖。对于“失独”的父母来说,他们是不怕死而怕老,怕的是老无所依,心灵没有慰藉。“失独之痛理应得到人性的关怀可以从国家财政、慈善组织等筹措相关资金,政府为“失独”家庭专门建立“失独家庭院”之类的精神家园活动,把“失独”老人聚在一块,减轻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帮助他们逐渐恢复自信,重新面对人生。

(网络编辑:贺立辉)

上一条:梁艳:建议政府出台措施遏止“舌尖上的浪费”
下一条:梁瑜:应改进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刘海刚:建议开通户外免费WIFI网络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6-2010 www.sxll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晋ICP备10006063号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吕梁民进邮箱:bgs@sxllmj.org.cn
版权所有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