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在线留言 成锡锋博客
梁瑜:要强力扭转谷贱伤农现象 梁瑜:要强力扭转谷贱伤农现象
关注社会 - 梁瑜:要强力扭转谷贱伤农现象
梁瑜:要强力扭转谷贱伤农现象
 
关注社会  加入时间:2012-8-2 8:46:53     点击:620

 

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吕梁市政协委员、民进吕梁市文艺支部主委梁瑜认为: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基,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但近几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严重偏离价值,农业比较效益差,涉农劳动很难脱贫,涉农投资不能致富,涉农财政不能增收。因此,应当科学运用价格杠杆,适当放开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让愿意种田的农民能够通过发展农业生产的途径,获得与非农产业平均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合理收入,逐步形成农业繁荣、农民富裕、农村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因此建议: 

一、正视粮食直补政策的局限性,加以改进和完善。在大部分农村,复种指数与复种面积不断下降,精耕细作变成广种薄收,抛荒不种的现象随处可见,说明在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缺乏驱动力。国家在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已经采取了对种粮植棉给予“直补”的办法。这种办法全部由政府财政“兜底”,总额虽然不少,但具有撒“胡椒面”的特征,平均到每亩土地上的各种直补资金加起来也仅为100多元。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生活资料都在齐涨价的情况下,这不足以充分调动和广泛发挥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种粮“直补”不是根据最终生产了多少粮食或者卖给了国家多少粮食来补贴,而完全按照农民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所分配的土地面积发放,基本上不管实际上种不种粮或种了多少粮都可以亩计数平均领取,从而成了普惠性质的福利待遇。国家现在支持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土地通过流转向种田能手与“龙头”企业集中,但这“直补”很容易滋生小农模式的惰性,维护农地资源的细碎化,加大土地流转的困难和规模经营的成本,不利于专业分工和科技进步。从当前讲,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十分有限;从长远看,会损害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按经济规律办事,对农产品应该适当提价。在以“粮食安全”为中心的战略格局中,粮食生产对农业工作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意义。农民只有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来获得与非农产业收入具有相对可比性的合理收入,才能够既促进农业繁荣、农民富裕、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又逐步缩小城乡劳动者的收入差距。这应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很可能是一个长久有效的办法。

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治不良通货膨胀与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产品先后采取过几次大幅度提价的政策措施,但其他各种非农产品的价格也马上巧立名目地跟着“搭车”上涨,最后结果是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比较利益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加猛烈地在扩大,同期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随之进一步被拉开。因此,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妥善操作,科学运用市场经济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和政策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综合协调与系统发力,坚定不移地从源头上放开搞活农业生产,从根本上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在繁荣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解决农民增收,在农民不断富裕的过程中推动农业农村大发展。

(网络编辑:贺立辉)

上一条:梁瑜:吕梁民进会员热议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
下一条:梁瑜:为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法律意义上的分类规范制度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6-2010 www.sxll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晋ICP备10006063号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吕梁民进邮箱:bgs@sxllmj.org.cn
版权所有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