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在线留言 成锡锋博客
转型跨越再起飞 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 转型跨越再起飞 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
网上学苑 - 转型跨越再起飞 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
转型跨越再起飞 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
 
网上学苑  加入时间:2011-3-14 10:05:55     点击:1273

http://www.sxgov.cn/  黄河新闻网   2011-03-11 08:25:54 

3月10日下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袁纯清、王君、李小鹏、胡苏平等代表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山西,新在结构,新在“四化”,新在富民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是袁纯清书记履职山西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请问袁书记:新山西“新”的含义是什么?未来几年,山西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袁纯清:很高兴今天有这么多新闻界的朋友来山西代表团采访,这本身就反映出对山西的关注,也是山西有人气的表现,体现了山西新的希望。我们提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这个“新”字既是一个新的定位,又是一个新的内涵,还是一个新的旗帜。“新”在哪里呢?第一,新在结构,就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山西是资源大省、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去年挖了7.4亿吨煤炭,运出去5.1亿吨。解放60多年来,共挖了120亿吨,运出去90亿吨,占到煤炭外调量的70%,所以说,山西的能源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包括生态的代价,也包括生命的代价。光靠挖煤、卖煤,无论从生态环境、从产业持续以及经济效益来讲,都不可持续。我们首先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一煤独大,或者说煤及煤直接相关产业占比过大的局面。因此,也可以说是新在多元。第二,新在“四化”,就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这“四化”描绘了山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民生的一幅蓝图,也是一个路线图。工业新型化,就是同时做好地下地上两篇文章。做好地下的文章,就是要挖好煤,实现清洁挖煤、安全挖煤。目前挖一吨煤损耗2.48吨水资源,产生6吨到7吨伴生物,在挖煤过程中把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起来,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减少地的塌陷,这就是清洁挖煤;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这就是安全挖煤。用好煤,就是延长产业链,对煤炭进行深加工,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做好地上的文章,内容很多。山西的旅游资源很丰富,辽金以前木结构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有平遥古城、五台山和云冈石窟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装备制造业大有文章可做,山西煤矿平均产能已达90万吨以上,可全部采用机械开采,这本身就有很大的煤机市场需求,我们要建设世界级的煤炭装备基地;山西是物流大省,不仅为汽车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可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山西不是粮食大省,但都是特色农产品大省,有苦荞、小米、红枣、核桃等等,为此我们提出山西要成为京津地区特色农产品的供应地和菜篮子。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板块推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市域城镇化,就是以太原城市群为重点,以大运高速、高铁为轴线,加快建设“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形成“头朝京津,手牵东西,脚跨中原,大步前进”的城镇化格局,这也代表了山西大发展的形象。城乡生态化,就是要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每年造林400万亩,到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26%,达到国际生态良好标准;到2015年,所有市县、重点镇和工业园区全部用上气,包括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层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使天更蓝、水更绿。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得很好,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削减17.6%、13.93%;目前每个村都有一个卫生室,下一步要探索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第三,新在富民,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不断改善,让老百姓有新的生活,生活得更加幸福。“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力争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翻番,而且农民收入增幅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总之,“新山西”会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态,新的面貌,新的生态,更是老百姓新的生活。 

转型跨越关键之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据我所知,山西是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济曾一度出现负增长,请问王君省长,目前山西经济恢复得怎样?“十二五”时期有哪些举措? 

王君:您讲得很对。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同时也由于自身经济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山西经济发展一度时期下行压力很大。我记得,2009年第一季度增长-8.1%,上半年是-4.4%,前三季度扭负为正,全年增长5.5%。在这样一种极为严峻的形势下,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扩大消费,努力稳定和拓展出口,同时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在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通过这些措施,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山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88亿元,同比增长13.9%;财政总收入完成1811亿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0亿元,增长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48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6元,增长11.6%。 

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仅去年就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3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3000公里,今年还将竣工1000公里、开工1000公里,到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5000公里,届时将实现省会城市到各设区市3小时通达、各市之间2小时通达、市县之间1小时通达的目标。同时,一大批机场、铁路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35项应急水源工程进展顺利,投资50多亿元的引黄北干工程今年可实现引水到大同、朔州的目标。 

关于2011年的工作,就是要在全面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五是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改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据我了解,山西省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请问李小鹏副省长,在“十二五”期间,山西有哪些切实的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在重点工程建设上有哪些举措? 

李小鹏:“十一五”期间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在这5年里,山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高度关注民生,切实保障和努力改善民生,全省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达2793亿元,这些投资是整个“十五”期间山西民生投资的2.96倍。我们全力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就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覆盖水平,大力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应该说目前已见到了实际效果,人民群众也享受到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2009年和2010年,我们全力推进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两年投资300多亿元,新建通村水泥 (油)路2.5万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9483所,建成6971个村级卫生室,完成9638个村的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万处,圆满实现了全覆盖目标。“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正如你所说,我们山西基础差、底子薄,虽然在民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人民群众期盼过上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相比,还有差距,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大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要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对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也有了具体的安排。一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有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切实解决幼儿园的“入园难”的问题。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现在的500元、300元,提高到600元、400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从今年起,用2年时间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就是要让没有进入大学、进入高中的学生,能享受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使得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发挥作用。同时还要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要全面完成国家部署的五项医改任务,并且结合山西实际,做出新的特色,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出新的努力。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我们计划投资1170亿元,建设大约80万套保障性住房,当中,廉租住房11.12万户,经济适用房16.6万户,公租房7.5万户,限价的普通商品房、棚户区改造31.0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大约10万户。在扩大就业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新增就业2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0万人左右,将城镇登记的就业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在社会保障方面,在“十二五”,力争实现养老、医疗两项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城乡全体从业人员。同时,还要在巩固提升农村 “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让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坚信,只要高度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生,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山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有大的改善。 

第 1 2 3 页
上一条: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摘要
下一条: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访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薛延忠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6-2010 www.sxll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晋ICP备10006063号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吕梁民进邮箱:bgs@sxllmj.org.cn
版权所有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