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在线留言 成锡锋博客
李媛、段风树、车志荣:“十二五” 规划应把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李媛、段风树、车志荣:“十二五” 规划应把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关注社会 - 李媛、段风树、车志荣:“十二五” 规划应把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李媛、段风树、车志荣:“十二五” 规划应把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关注社会  加入时间:2010-7-2 9:03:51     点击:1032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会员段风树、车志荣认为: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目前,吕梁市新兴工业蒸蒸日上,但能源消费量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容量小,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有助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推进“三三战略”的实施。因此建议吕梁市“十二五”规划应该将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一、制定适合吕梁市情的发展规划,认真谋划“低碳吕梁”发展蓝图。市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低碳经济调研小组和低碳经济监管机构,负责全市低碳经济长、中、短期目标的制订、实施和监管,细化区域、行业和部门的低碳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家的低碳经济战略规划,结合我市“三三战略”的地方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领域转型;制订出符合吕梁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  

二、提振信心加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发展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对于以煤焦化为主导产业的我市更是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要从易到难,依靠科学进步和自主创新从环保产业、节能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为切入口发展我市低碳经济;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和人才,对我市煤焦化为重点的“高碳”经济逐步实行技术改造和产业的升级换代,降低其碳排放量;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三、广泛动员强势宣传,在全市广大城乡居民中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吕梁,需要全民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向广大群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其认识到低碳生活既有利于环境保护、拯救地球,同时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效能的生活方式。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及时编写“低碳生活准则”,“低碳生活举例”,“低碳生活行为指导”手册。同时动员广大群众集思广益,推荐、创新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生活”竞赛活动。

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倡鼓励有机肥料的使用;加快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质量,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大力扶持红枣、核桃、小米、白酒及旅游业等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六、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气候变化的应对水平;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网络编辑:贺立辉)

上一条:刘延宁:城市公共交通应当姓“公”
下一条:马飞: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维护社会长期稳定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6-2010 www.sxll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晋ICP备10006063号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吕梁民进邮箱:bgs@sxllmj.org.cn
版权所有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